計量是一種利用科學技術和監督管理實現測量統一和準確的重要手段,與社會經濟發展息息相關。
在科技迅猛發展和經濟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計量不僅是科學的基礎,社會進步的基石,是保證國民經濟正常運行和公平貿易的基礎,也成為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之一。
計量發展史源遠流長,計量在我國歷史上被稱為“度量衡”。中國古代用人體的某一部分或其他的天然物、植物的果實作為計量標準來進行不一致的度量衡活動。隨著時代的變遷,計量產生了巨大的變革,計量對于國家、社會和百姓的重要性日益凸顯。1999年10月11日至15日第21屆國際計量大會上,確定了每年5月20日為世界計量日。
3月11日,國家質檢總局原總工程師、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會長劉兆彬在“大計量戰略高端圓桌會”上提出,“要把大計量作為國家發展戰略和建設質量強國的重要基石,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p>
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強應用基礎研究,為建設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提供有力支撐。然而,這一切都離不開計量。
計量是一個國家的重要技術基礎,具有不可取代的戰略地位。正是基于計量的重要戰略地位,發達國家普遍高度重視計量。如美國,2009年,美國政府投入國家計量院(NIST)的計量科研經費達16億美元,其中6.1億美元是美國在新頒布《復蘇與再投資法案》之后專項撥款,用于研究建立智能電網、太陽能發電和儲能等先進能源技術,綠色節能建筑、碳排放限制和交易體系等方面的計量標準。